文章发布于2024年9月
协助生产部门进行工博会与西门子的前期展台设置,工博会期间负责展台讲解&完成后续新闻宣传
工博会被视为工业发展风向标,是观察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转型的窗口,新产品、新技术是历届工博会的一大看点。本届工博会以“工业聚能 新质领航”为主题,共设9大专业展区,展示了多项代表中国工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前沿成果,吸引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家参展商参展。截至9月28日14点,到场专业观众达20.1万人次。
在为期5天的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三迭纪作为西门子的数字化合作伙伴,首次亮相工博会并展示了其独创的3D打印药物技术及其在数字化制药领域的成果。
三迭纪携手西门子 分享数字化创新实践
本届工博会的主题和展品都在不断阐释着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含义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众多参展商充分利用展示空间,集中展示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作为本届工博会的“新面孔”,三迭纪亮相西门子展台共创生态展区,展示了制药产业数字化、研发与生产数字化和数据驱动研发等三方面内容。
回顾过去,自2022年3月三迭纪与西门子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在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数字化、制药连续化及无纸化生产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23年11月进博会期间,双方再次携手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围绕“制药产业数字化”的核心目标,共同开发领先全球的数字化制药技术和生产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制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3D“智”药彰显“新质力量”
“药物也能3D打印?”“小小一片药物还能设计出这么多结构?”三迭纪展示了本届工博会最迷你的产品-3D打印药片,让现场的观众近距离了解3D打印技术以及中国制剂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这款药物基于三迭纪3D微结构胃滞留技术平台开发,外观呈胶囊形状,到了体内吸收胃液后发生溶胀,展开成花瓣形状,药物尺寸大于人体幽门直径。药片滞留于胃部,延长药物在胃部的释放时间,增强药物疗效。三迭纪的胃滞留技术可以将药物服用频率从原本的每天3次降至每天1次,以此减少服药频次、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基于三迭纪胃滞留技术的T20G、T22产品已分别获批中美两国临床试验申请(IND)。
三迭纪数字化项目负责人潘亮现场主题演讲在小小药片背后,是三迭纪多年来在数字化制药领域的探索。9月26日,三迭纪数字化项目负责人潘亮在工博会现场分享三迭纪在数字化制药中的创新成果,包括多种3D打印制药工艺和3D微结构药物递送技术平台,以及符合GMP标准的3D打印药物数字化生产中心和商业规模MED® 3D打印药物生产线,向参会者呈现了先进的数字化制药技术和生产解决方案。
让创新激发潜能,最终导向是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药品。本届工博会上,三迭纪携手西门子向行业展示了制药产业数字化的无限可能。未来,三迭纪希望携手更多的全球药企和上下游伙伴,共同构建药用材料、数字化装备、新剂型研究,以及新药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完整生态圈,携手向“新”而行。